Sunday, April 5, 2009

博士真的愈來愈不值錢了嗎?

最近看到的新聞1, 2, 讓人不禁想到如標題的反思:

從統計學的觀點,碩士生(博士生也是)從十多年前的十萬多人錄取一兩萬,到目前的很多研究所招不足額,就可知道:即使是一直往上唸,也不保證將來就一定會有好工作。

自從我剛回來的時候,有位同個學校畢業的同事就在我剛回來的分享中,提到他所謂的數學式:在我們考大學的時候(民國77年),十萬人錄取三萬人,分到所有的大學中。而到現今,考生人數同樣十萬,但台大一間學校就要了三萬人,再加上其他國立大學排排坐之後,錄取率就是我們所耳熟能詳的「百分之百」。而且這些學生的素質可想而知:以前考進大學的人或多或少都還有一定的說聽讀寫基礎,而現在的則能否正確的拚出自己的名字都有問題(在一家技職體系的以前同學告訴我,他的學生有的連加減乘除都令人搖頭)。

所以目前不管是研究生博士生,由於供過於求的關係,好的仍然很好,但能夠混進來的,有的程度也不是普通的差。當然,有教無類,但在學習的態度與積極的精神上,有時也是相輔相成的。

博士生考基本公務員考試的全數摃龜,也反映了一個現象:博士所讀的愈來愈專業後,可能反而無法去顧到基本的題面。但「想太多」,原本就是做研究時不斷在進行的事。陳之藩的名言:「專家不過是訓練有素的狗」在這裡又一次的反映了:在日常生活或常識的判斷中,博士不見得比其他人高明多少。

言歸正傳,真正在這時代能功成名就的人畢竟是少數。如果你要的,不過是個基本的溫飽,博士的基本起薪畢竟統計上還是最高的。當然,如果要說所有的博士都有工作,台灣(或全世界)都不能有那麼多研究需要人去做。書唸多還是有用的,但是要活學活用。

1 comment:

phoebe said...

雖然博士越來越不值錢,
但是沒關係,
把拔在小朋友的心目中永遠是最值錢的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