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去年七月分開始寫的文章,而現在已經是隔年一月了。真是脫稿嚴重啊!
做為靠MRI吃飯的認知神經科學家,我對於Nicola Tesla這個人一直抱有敬仰與好奇的態度。主要原因除了他的名字是用來測量磁場強度的單位外,他個人的生活與個人隱私也相當引人入勝。比如說他對鴿子的愛好,即使躺在病床上也要求他的助理走去中央公園幫他做他的每日必走路線去餵食牠們;他終生未婚(雖然有一些要好的女性友人),對於數字3有極端的偏好(比方說每次吃飯的餐巾一定要18條,房間號碼要能被3整除),對於不整潔乾淨的難以忍受等。現在我們知道這些是強迫症患者的典型症狀。但最有趣的仍是他的種種超越時代的發明或想法等(比方說跟外星智慧的通訊,可能的永恆能源,單人飛行器,及科技可能帶來的社會影響等)。要知道這些想法都是在十九世紀末,廿世紀初,當所有的這些發明的雛形都還未開始,可見他的一些想法是多麼的超前了。
人的一生長的不過八九十年,而其中研究的黃金時期更是只有卅到四十年吧。Tesla一生最重要的發明:的Tesla Induction馬達設計,據他說是在不到卅歲前一次與朋友的散步,一邊複誦歌德的浮士德的句子中「突然間,如同圖畫般清清楚楚的呈現在眼前」(Tesla最獨特的,便是能夠在紙上作業前,在腦中完成所有的原型設計,最後的原型版本只是為了向他人顯示其可行性罷了)。這個專利優雅地解決了當時他所工作的愛迪生電信電報公司在電流上如何穩散布的問題。後來被愛迪生公司的敵手—西屋公司買走(Tesla一直都是交流電的堅定支持者,儘管他也協助愛迪生解決了一些直流電廠的技術問題)。後來Tesla在西屋公司面臨愛迪生的公司(當時提倡直流電,也是後來GE的前身)全力攻擊下,同意西屋先生為節省開支而賣斷他的專利稅的要求,被作者認為是影響相當深遠的一個決定:它導致Tesla日後的發明一但無法實現,穩定的收入立刻中斷(這也導致了他後半生的潦倒與窘迫)。在那時的科學家們,要嗎就是有國家級實驗室或大學的教授位置,要嗎就藉由專利稅收讓自己先立於不敗之地(或開公司,或轉投資)。當時剛從斯拉夫變成美國公民的Tesla雖然過著舒適的生活(他的家就在曼哈頓的高級旅館內。旅館內常常舉辦筵會,而Tesla高大削瘦的身影是許多單身女子感興趣的對象),但科羅拉多實驗回來後一年內所發生的實驗室大火(燒去了不少寶貴的器材與程序筆記),似乎標誌著他的後半生波折的開端。他接連的幾次向大企業主(如Morgan Stanley等)籌款皆是斷斷續續的成功,並且無法達到預期的金額。想要驗證其研發能力的幾次後續嘗試,如在1900年的Chicago 博覽會上用無線電操控魚雷船,或者是Turbine 螺旋引擎用以驅動船隻等,又被認為是太過超前時代而曲高和寡。最有名的一個失敗的例子,是在紐約長島的巨塔(橫跨大西洋的利用高頻無線電波來照亮海洋或提供無線通訊),因為財力支援的不繼,在即將完工時被迫叫停,最後則被債主拆掉。
另外讓我印象深刻的有一次他在實驗高頻率的收音機時,收到從外太空來的訊號。從此他變成一位對與外星聯絡深信不疑的人。甚至當時小報都傳說他其實就是外星人在地球的代言呢!他同時也是許多目前我們所常用物品的觀念創始著或是原型締造者。在目前,公道已將許多之父的榮耀給他,民間也有許多他的記念組織。而我們所依賴的MRI機器,也是以他的名字作為強度測量單位。但也許就如後半生潦倒的他,在1917年接受Edison Award所發表的:我的榮耀將不會是現在,而是在未來。的確,他的Induction Motor被認為人類文明史上十大重要發明之一;他在南斯拉夫的崇高地位,足以統合當地人民。但他也是人,也經歷過高峰與低潮,也有迷信或預測錯誤的地方(或者是我們社會還未成熟到他所預期的程度?)
後記:時代的快速進展,書本出版也不例外。像我現在看的書,大多數是近一兩年內出版的,所讀所寫的文章更是在跟時間賽跑:不趕快發表就會過時,同樣的兩三年內的文章就不算"hot"了。像這本1984年出版的書,能夠在我泡咖啡的閑瑕時間間斷的讀完,不能不算是一個特例:因為坊間的Tesla傳記似乎也沒有比這本更好的,再加上這本書的作者Margaret Cheney 是位公認言辭優美值得一讀的傳記作家(我的心得也是如此)。的確,書要慢慢讀才能體會到它的美。但像現在資訊汛濫的時代,不管是書籍,雜誌,甚至網誌等都有一定的時效性。這種天生的兩難(閱讀需要慢慢品味,但每個人都只有24小時)可是每一個現代人都待面對的吧!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