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ugust 11, 2022

一生志業是為主獻身的牧師與心理學家-- John Stroop

 由於上學期開設了一個 podcast 課程,個人也自我設定了至少要有五個主題的發想。因此繼前兩個 post 後(分別是「愛因斯坦的大腦」及「COVID19 起源的爭議」,今日繼續第三個題目: 有趣的一些怪奇(或說有趣的)心理學家。第一個想要介紹的,便是這位 John Ridley Stroop。話說這位 中文不知道要如何翻才適當的著名心理學家(史脫普?),可說是認知心理學界最有名的人物之一: 他的著名博士論文是在研究著名的語言處理的高度自動化效果,也就是著名的 "Stroop effect"。在這裡有這位Stroop博士的簡介。他的1932年博士論文,1935年於 JEP 發表。在那沒有電腦,沒有程式的年代,實驗的進行皆是非常有趣的簡易操弄 (如只有操弄指導語,把印在上面的字唸出來,或把印在上面的圖案的顏色唸出來)。結果很顯然的,唸出字的顏色,會比唸出字的讀音,來得困難許多(反應時間的明顯變長。彼時也不用跑複雜的統計,但是應該有兩組平均的反應時間差異。而且反應時間是用碼錶來記時的)。這個看似簡單且穩固的現象,變成了它常出現在實驗心理學課堂常見示範的原因之一: 可重複性高,少數幾題就會看到明顯效果,高普遍性等。而這樣精典的實驗,其實也要等到1960年代 認知心理學興趣後,學界才重拾它的重要性。而到了1991年的 Integrated review, Stroop effect 已經有了約半世紀的資料累積了。這裡亦有一篇哈佛大學生2020寫的精簡網路論文...

但這篇文章想說的,反倒是他自認為更重要的,反倒是他博士畢業,並且發了二三篇論文後,就一頭栽入他更想獻身的,身為傳教者的志業了。接下來他四十年生涯,都是在 TN 的 Lippscott University 教授神學、心理學、數學等,直到退休。退休後仍繼續到處傳教,直到 1973年過世。而他的神學著作,現在我正在拜讀的 WHY DO PEOPLE NOT SEE THEBIBLE ALIKE?,也逐漸看到其對文字的掌握力,與對神學與人生的親密關係。在其身上可以明顯看出一致的影響。其神學著作所寫下的文字,可能比學術界的更少為人知,但對其來說,重要性卻完全相反。這也不能不說是神安排下的奇妙見證! 

1 comment:

Chun-Chia Kung said...

John Stroop 的書 new link: http://www.christianresearcher.com/articles/why-people-do-not-see-the-bible-alike-by-j-ridley-stro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