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看到這篇文章,才想到上次開車全家出遊到東石漁人碼頭裡,也曾注意到這個公車站牌。還曾拍照留念(但卻在自己的 iphoto 相簿裡遍尋不著)。結果如同自己小小的猜測(真的有做嗎?),這條路線可能真的快要裁撤了(真的會嗎? 日本應該也有很多這種偏鄉小道,也是滲淡經營,但日本政府仍是繼續補助)。
這裡感到有趣的,是為何要在快要結束營業時,反而要降價呢? 作者劉先生覺得這可能是像「結束前的跳樓大拍賣」一樣的機制,但是仔細想想,一般店家的大拍賣是想要吸引客人來的「加減賺,少輸為贏」。這裡的降票價(從168 到100)卻不太可能是加減賺的心態(反而少賺)。可能為了吸引多一些客人,能夠讓嘉義縣政府(?)覺得這是值得繼續補助,才是更為可能的原因。但劉先生的這篇文章可能也能達到類似的效果也說不定。Anyway....
另一個讓我想寫這篇的原因,也是在於,可能真的這樣的規畫(一個小時一班),真的吸引不少習慣方便,講求效率的台灣人吧 (雖說在南部的生活步調已經相對北部為較慢了)。那時一直在考慮是否考慮如何讓家人考慮而佇留的我,被太太與小孩的拉扯中匆匆停止這樣的思考 (還被老婆說不用考慮如此的交通選項了)。說來慚愧,在台南生活了四年半,竟然尚未坐過這個城市的公車 (但週圍似乎有不少同事或同學是如此)。在一個「先有大眾運輸,或是先有需求」的拉扯難題中,鹽鄉小巴的美好選項,可能依舊是不敵人們的生活習慣吧....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