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pril 12, 2007

Impression about Anne Treisman

Anne Treisman是心理學界相當出名的大人物,在普大心理系的地位也是大家所公認的。但當親自與其聊天才會知道她為人的謙和。在我老板家為了送一位即將回到以色列的同事而舉辦的餐會中,我第一次跟她有機會面對面聊天。

要怎麼說Anne 在認知心理學界的地位呢?她的注意力特徵整合論是所有研究注意力的人的必讀,而且將近卅年(最早的一篇強論整合論的文章發表於1980年)的時間裡,儘管不少指出其侷限,並提出新理論的嘗試,她的理論仍然屹立不搖,並且持續在注意力研究的主流領域裡。事實上,前一陣子才讀到一封討論從80年開始至今被引用最多的認知科學文獻,Anne著名的Feature Integration Theory 是排名第一。由此可知她的影響力。後來跟黃立強,也是Anne實驗室的Postdoc聊過之後,才知道原來這種被引用次數固然很多有灌水成分,比方說,機械工程的人想要引用一下在認知科學在人類注意力領域的文章,Anne的FIT就很有可能被引用,即使這文章可能跟FIT一點關係也沒有。另外一點就是查文章被引用的方式,像SCI可能就是算所有期刊後面所引用的文獻,但若是把範圍擴大到所有的文字資料,結果第一名是Daniel Kahneman(心理學家唯二得到諾貝爾獎的人。另一位是神經科學家Eric Kandel) 的 Decision under uncertainty。這種不論何種結果,第一名都是自家人(Anne and Daniel是夫妻)的情形,也說明了傑出的猶太人是多麼的優秀了。

一開始的聊天,大家還不是非常的熱絡,但隨著氣氛的放鬆,話題也逐漸的多面向起來,一旦我跟Anne聊開了,她知道我從台灣來之後,愉快的提到她在去年初去台灣演講時,遊覽台灣的印象(非常漂亮!),並且也對台灣研究有很好的印象(不知是不是客氣話?)。我也提到曾從台大心理系葉素玲老師(曾經是Anne在Berkeley的學生)提過她在口試時被問到的:如果妳同時做注意力與知覺研究,同時跨二領域會不會做不來呢?葉老師的回答是她會盡力(而從她的記錄來看,她也的確相當努力的力求在這領域生存)。Anne 回說她已不記得問過如此的問題了,但是從她的研究生平來看,如此的問題應該是不會令人感到意外的。

對於這些知名的大人物,我最印象深刻的是他們的謙虛與容易相處。在Anne的身上,更是看不出這位老婦人的尊貴身份(為什麼會用尊貴來形容呢?記得有次在記得有次在PEN meeting的會後閑聊裡,Isabel提到她與Michael Posner的會面,當Michael 提到說"妳就是那著名的Isabel Gauthier啊!"時,她的立即反應是"Michael,如果你要我親你的腳,我會毫不猶豫的跪下去的“當然這裡面有些玩笑的成分,但是Michael Posner 的地位又讓我們不會認為那會是假話。)在聊天中,Anne提到說她原本會成為一個中學法語老師,但是因為學校認為她的法語發音不標準,拒絕了她的申請,結果讓她陰錯陽差的進入了研究所就讀認知心理學。(寫到這裡,又想到了日前聽到的ScienceFriday Podcast 裡訪問到Mildred Dresselhaus,也就是在Stanford 物理系的一位台灣傑出女教授在MIT的老師,提到她原本在當時也是準備要去中學教書,在五十年代那時想當然爾的出路)。對於目前在科學社群中愈來愈多的女性教員(對此我可是印象深刻),也令人對日後兩性平等的未來遠景看好。

記得92-94年在中正心理所唸書的時候,對一系列Anne的文章的讀後心得是:哇!令人想要下拜般的崇拜:文章如此的清楚,聰明的實驗操作,與漂亮結果的解釋。十餘年過後,重讀一樣的文章,發現再也無法重現那時的激情後,不禁再對記憶的可塑性感嘆再三。但這次與Anne的聊天,卻能在我的Blog中留下美好的一頁。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