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紐約卡內基廳聽馬勒五號的心得
感謝老婆的體貼,聽到老公提到系上有人要賣三月八號(星期二)在卡內基廳音樂演奏會的門票(非常前排的位置,而且是非常便宜的十元美金學生價),很大方的答應照顧enoch一晚,讓老公可以到紐約去感受一下在全世界頂尖演奏廳裡聽音樂會的難得經驗。在晚上的查經時,又問了一下音樂會的常客謝阿姨,有關到卡內基廳的搭車路線。晚上回家再email確定一下票即將是我的以後,接下來就是做一下有關馬勒五號及舒曼一號的準備工作了。
馬勒五號算是很多人耳熟能詳的了,尤其是那著名的,常被拿來當做電影配樂主題曲的慢板,在台灣80-90年代一陣馬勒風潮的時期,更是被當做代表性的一段。舒曼的作品也是演奏會的常客。而演奏的萊比錫室內樂團也是世界知名。許多歷史上著名的指揮家,像是Furtwangler, Bruno Walter, 以及 Kurt Masur都曾擔任過這個樂團的首席指揮。
星期二晚上五點多,直接從Princeton Junction坐NJ Transit 到NYC Penn Station, 然後再轉地鐵從34th到42th 街,再搭到47th街,一上去便到達卡內基廳了。時間算是恰好,還有廿分鐘左右可以瀏覽廳內的擺設,內部的結構,聽眾的組成等等。結果讓我驚訝的發現,坐在我前面的光頭老兄,竟然是大名鼎鼎的終極警探布魯斯威利! 再加上旁邊坐的氣質高貴,穿著典雅的金髮美女,以及左右的經紀人與一些必要的二三朋友,為這次之行提供了一些有趣的插曲。
演奏會開始後,大家的注意力自然就被吸引到這次的主戲上:演奏團體所表演出的那種只有在現場的聽眾才能體會到的真實感受。那種存在於指揮家,全體演奏者,以及所有在場聽眾,全部一起被一種說不出的,停不下來的,讓人為之屏息以待的律動所掌握。咳嗽都必須要等到一個小節結束後才敢開口(包括指揮家與樂團本身),常聽說,就算聽了CD一百遍,跟聽現場演奏一次還是完全不一樣,這次算是親身體驗到了。尤其是在這世界一流的卡內基廳,與這一流的演奏團體,再加上這特別的紐約聽眾,真是難得一次的體驗啊!
要說有什麼學到的事情呢?第一個便是有關演奏會的本質:那是一種表演,二個小時內的一種大家通力合作(是的,包括指揮,演奏者,也包括聽眾)的活動,創造出美好的經驗與回憶。為了這樣的經驗,每一個參與演出的人固然要不斷的練習,而監管這時一切活動的指揮家,卻也無法時時刻刻的巨細糜遺,所以需要大家不斷的排練,而一旦上了那律動,它就自己會take care of itself,(突然發現自己好像又開始聯想到大腦的運作規律了。還真是三句話不離本行啊!),指揮家這時就像是在該提點的時候地方出一些必要的手勢,其餘的時候,他自己也很enjoy在其中啊!(我就看到指揮Riccardo Chailly 指揮到一半,突然手放下,背靠著指揮台的支架休息起來,很滿意的欣賞樂團演出似的,約十秒鐘後,才又提起指揮棒繼續「工作」下去。有時候,真的會懷疑是否演奏者(比如說我面對的第一小提琴組,大約有十八人吧)真的有時間follow指揮者的手勢才繼續動作,因為時間上來不及啊!不過以他們每一個人如火純青般的技巧來講,可不可能就算一個完全不動指揮的陌生人來指揮,他們也可以如常的表演下去呢?
另一個有趣的觀察,就是大多數穿長裙的女士,似乎都會帶一個黑色小包包,詩靜認為那純粹是因為她們因為衣服上沒有口袋,不像另有些穿褲裝的女士、或是其他男士們,不過我也沒有看到有任何人在演奏中從包包中拿出東西來,所以也只能保持猜測囉!
最後,還是要感謝老婆的包容,讓老公能享受這次自從enoch出生以後,就很少有機會的音樂會現場經驗。謝謝老婆!
俊嘉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