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ugust 4, 2022

新冠病毒起源之我見 (updated 2022.8.4)

 話說新冠疫情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可以說是我們這一輩有生以來最接近類似啟示錄 Armageddon 的一次--突如其來,傳播力強,要不是人類社會快速的產生抗體並快速生產施打,可能死亡人數會遠大於目前的累積。再加上後續突變種的接二連三,讓大家對它除了打疫苗打好打滿外,也只能期待它快點與人類社會共存,慢慢的變成如同先前愛滋或流感病毒般的「緊張,但無須太過擔心」。

但當大家的注意力都放在對未來的焦慮及投射時,對病毒成因的探討興趣也慢慢的在雷達之外。原本一開始的好奇到底是在武漢華南市場(家禽交易,導致跨物種傳染),或是武漢病毒研究所的實驗室製作,也慢慢的變成不太重要 (畢竟跟我們生活有關的防疫部分更加重要)。

就在2021年,有兩篇算是重磅級的對 Covid-19 起源成因說法,裡面的證據有部分是情境式證據,有些是整理許多文獻,但還是須要對這些證據做抽絲剝繭般的整理,形成想法,並且串起證據,並對一些看似反向的證據提出可能的思考與反省(或反駁)。這些認知思惟過程,真的跟科學家的科學活動過程非常像,因此也值得好好的拜讀後,寫出一些反想評論。

這篇寫作的想法開始時,也跟台灣中研院先前因病毒研究的操作程序,未受到應有的重視而導致病毒外洩感染,提供了一個高度有趣的同時情境解釋 (用以支持實驗室創造說)。另外,譚德塞先前也曾在一訪問中不小心口誤承認他認為應是從實驗室外洩,故儘管近一兩週來又有看到Science文章發表,提到武漢華南市場的家禽基因定序等研究,作為支持「家禽突變說」的證據同時,目前雖不足以強化到可以動搖我目前的「實驗室創造假說」的信念。這裡的科學報導,是在強調,從最初的一些染病案例的地緣關係,多是以武漢市場為中心環繞的。

但我的看法會否再度改變,很難說,但科學家本就應如此,隨著有足夠說服力的證據可以改變先前的想法或信念,但是後面證據的完整度要愈來愈大。或是說,對於證據的瞭解力要愈來愈投入,才能有更多時間去思考所有的可能(與反證)。


3 comments:

Chun-Chia Kung said...

就在重磅的 2022.7 的Science paper (in support of the Wuhan market mutation hypothesis) 後,Nov 又有新的證據 in support of the lab-leak hyp...1, 2 , and 3 的確,可能這場論戰會繼續下去,也希望真相能夠慢慢的沈澱與浮出。

Chun-Chia Kung said...

1. https://www.forbes.com/sites/stevensalzberg/2022/11/07/new-questions-about-the-origin-of-covid-19-lab-leak-or-not/?sh=40058c5c34bf
2. https://www.cbc.ca/news/health/covid-19-wuhan-lab-leak-theory-1.6042038
3.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2700664/

chun-chia kung's blog said...

在 2025.6.2 試著問 gemini...得到的答案亦是較支持市場病毒突變說....所以經過兩年後,我可能的看法又再度轉變了(因為有新的證據再次支持市場動物病毒突變說...)....

關於COVID-19的起源,目前仍然存在兩種主要說法,分別是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的動物傳人和武漢病毒研究所實驗室洩漏。儘管各方都有自己的論點和證據,但科學界目前更傾向於自然溢出(動物傳人)的理論,不過實驗室洩漏的可能性也並未完全排除。

以下是這兩種說法的最新情況和爭議點:

1. 武漢華南海鮮市場(自然溢出說):

主要論點: 大多數早期病例與武漢華南海鮮市場有流行病學關聯,該市場曾販售活體野生動物,病毒可能從蝙蝠透過中間宿主(如貉、果子狸、竹鼠等)傳染給人類。
最新證據:
2024年9月發表在《細胞》(Cell)期刊上的最新研究,分析了從武漢華南海鮮市場採集的800多個基因樣本,發現市場上一個攤位的多個部位(包括動物推車、籠子、垃圾車和除毛機)檢測出新冠病毒陽性,並且這些樣本中哺乳動物的DNA比人類DNA更多,支持病毒源自市場內的野生動物攤位的說法。
多項研究顯示,最早的已知病例都集中在該市場周圍。
基因分析表明,病毒可能在2019年11月或12月初發生了兩次獨立的從動物到人類的溢出事件。
爭議點: 這些樣本由中國單方面提供,研究結果仍受到部分質疑。此外,市場在疫情初期就被清理,許多潛在的證據可能已丟失。
2. 武漢病毒研究所(實驗室洩漏說):

主要論點: 武漢病毒研究所長期研究冠狀病毒,且距離疫情爆發地不遠,病毒可能因實驗室意外洩漏而傳播。
最新情況:
一些歐美國家情報機構(如美國CIA、FBI和能源部)曾表示,他們「低度確信」或「較有可能」病毒是從實驗室洩漏的,但同時也承認證據不足或具爭議性。
有說法指控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曾資助武漢病毒研究所進行蝙蝠冠狀病毒研究。
爭議點:
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21年的溯源報告中認為實驗室洩漏的說法「極不可能(extremely unlikely)」,但同時也指出需要更多的資料和研究。
武漢病毒研究所表示,他們實驗室的病毒樣本與SARS-CoV-2的祖先沒有密切關係,駁斥了實驗室洩漏的指控。
缺乏直接且有力的證據證明病毒是從實驗室洩漏的。
總結:

目前,科學界主流觀點傾向於COVID-19是經由動物傳人,即自然溢出事件,武漢華南海鮮市場被認為是疫情的爆發點。 然而,由於中國政府在溯源調查上的限制和透明度問題,實驗室洩漏的可能性也未被完全排除,相關爭議和調查仍在持續。要得出最終且無可爭議的結論,可能還需要更多的數據和國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