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November 29, 2010

9/10 聽到淺談“社會物理學”後的感想

透過數學系陳旻宏教授的安排,於9/10 參與了一場由台大地質所博士候選人葉高華所報告的“淺談社會物理學”。


首先必須指出,也如同演講者在介紹時所提出的,他原本就非該領域的專業(事實上,他自己部落格“地圖會說話”的文章多落在地理資訊,與地圖知識等,而且相當豐富有趣,非常值得推薦!)


講題的內容可看李先生事後的整理,非常清楚。


聽完演講後,又跟各基礎領域一同聊天。也的確覺得,在場有非常多各領域的專家,演講者說的又是一個原本非他專長的學問。尤其是在各基礎學科的老師對該議題的專業意見,演講者可能也覺得有所震撼吧!


原因是因為物理系的老師不覺得它是嚴謹的物理學,而目前參與研究或投稿的老師們仍是由各領域的老師們在閑暇時(或昇等後)投稿所聚集出來的人氣。所以一方面這個學門仍像是在嬰兒期般,由各個不同領域的老師們偶一為之的佳作。雖然如此,這仍是一個非常有趣的一個學門。我自己在閑暇時所讀的這本"Connected",作者之一更是被列為 time magazine 2009 的百大影響人物


在場聽到的同學們可能會記得當時的確有相當多的“異見”,而在隨後的部落格討論區裡,更忠實的把這些文字討論留下,這的確是非常難能可貴的。非常建議有興趣的人看一下,也知道在學術的討論中,激起火花是常態,但能保持風度,並且將智性的討論見諸文字,讓所有看到的人都受益。


最後,聽完這場跨領域的演講,也會有一些小小的有感而發:也許在物理學,這個已高度發展,並被視為非常重要且基礎的學科,一點小小的被吃豆腐也會讓人起而捍衛。但在心理學,也許長期以來典範的不斷轉移(from introspection to behaviorism, to cognitive sciences, to genetic, etc),讓我們也許對“什麼是心理學”的定義較為寬鬆。結果是有好有壞:好的是 everybody can talk about it (like folk psychology); 壞處則是它的研究主題常隨流行的研究典範而改變。也因此,我才會對物理學家的相對保守非常不習慣哩!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