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老師替學生想回來有用嗎?事實上,當我是學生時,老師也從來不會幫我規劃未來啊!自己的未來,當然是要自己規劃﹣也只有如此,才不會怨天由人﹣因為那是腳上泡﹣自己走的!更何況,自己適合做什麼,只有自己知道。老師,同學,學長姐等都可以提供建議,但只有自己的心底深處,知道自己在什麼時候想要做什麼。所以這是為何我在退伍後,還不死心的去外面工作了一年(當然最後仍是死心塌地的回來走學術﹣我最喜歡的一條路。但是是在一年的蹉跎之後, but that's fine, because that's how I have to spend the time to realize what I really want)。
另外一點是,外面的世界變化非常快,當時的規劃常常會趕不上變化。所以把握不變的原則:例如問題解決的能力,資料蒐集與消化整理的能力,如何表達問題及解決方式的能力,都是在以後不管在何種場合都會用到的能力。在碩士階段,除了少數論文能夠有幸登上期刊的人,大多數的人都只是完成一個研究的經驗而已。所以如果選的題目不好,再怎麼努力也無法讓結果登上好期刊;而選的題目好,再怎麼不好的做,只要有結果,都有可能擠得上去。但這是跟指導教授的後續努力較有關,而非畢業後學生的努力。
所以回到原題目,我想答案是"yes and no":yes in a way that the advisor will influence the students in many ways, including the attitude, the knowledge, and the future expectation。但若學生自己相當有自己的看法了,老師再怎麼說或教,又會影響多大呢?老師實不必把學生的未來擔在自己的肩上(雖然很多時侯,輿論或社會壓力想要讓老師去背這個包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