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ly 28, 2008

再適應的過程

人是習慣的動物。

在美國八年的生活,讓我已習慣一些理所當然的事。

比方說在這則新聞上所刊登的,掛羊頭賣狗肉的新聞,在昨晚的晚間新聞上看到動物保護之家那位主管振振有詞的大聲詰問店家:「你們知不知道這樣做是不對的?你們這樣是在掛羊頭賣狗肉!」那遠超出一般人員所應有的音量,所以讓我不禁多次質疑:到底這是一位執法人員,還是只是陪同受檢的相關人員?當然,音量大表示動物保護之家人員的憤怒:殺狗吃狗肉的店,對於愛狗甚於自身的人來說,是可忍孰不可忍!但那龐大的身軀與宏亮的質問聲,卻讓我對於動保之家的同理心打了對折。

另外一些有趣的經驗是:不少保險業者的就近推銷或自我介紹(有一位甚至在我正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敲門進來);台灣的保險業真是非常競爭(或者換個說法,有錢大家賺?)。

此外在街上騎車的經驗也讓人體會到南部人對於紅綠燈僅供參考的生活哲學。

在台南生活,最大的好處是開銷比起台北真的省了很多。雖然在剛搬家的早期我們也的確花了不少冤枉錢,但有省有賠,大抵來說還是不錯的。

台南是台灣小吃的首都,對於那種閑適的生活態度所衍生出的慢工出細活態度,還是得在台南真的住上一陣子才能深深體會。相較於因為台南的小吃著名,而來玩上個三五天的遊客,生活在這裡更能夠慢慢的體會生活的真諦: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與他人互動,吃好吃的東西。當然,有朋自遠方來時,讓他們與自己體會台南美食,亦是人生一大樂事。

1 comment:

chun-chia kung's blog said...

昨天又想到另一個得再適應的地方:距離感(distance feeling)。由於台灣的地狹人稠,大家多半是能夠有洞就鑽,有位就停。在逛街時常會不得不避開摩托車跟你爭道,或者是行人得在有限的騎樓空間中左右穿插來求得行路自由。在賣場也是只要一停就會影響到他人,所以這種比較小的個體間距離是否也造成大家的手眼協調的功夫特佳呢?這實在也是值得探討的問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