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ugust 11, 2022

一生志業是為主獻身的牧師與心理學家-- John Stroop

 由於上學期開設了一個 podcast 課程,個人也自我設定了至少要有五個主題的發想。因此繼前兩個 post 後(分別是「愛因斯坦的大腦」及「COVID19 起源的爭議」,今日繼續第三個題目: 有趣的一些怪奇(或說有趣的)心理學家。第一個想要介紹的,便是這位 John Ridley Stroop。話說這位 中文不知道要如何翻才適當的著名心理學家(史脫普?),可說是認知心理學界最有名的人物之一: 他的著名博士論文是在研究著名的語言處理的高度自動化效果,也就是著名的 "Stroop effect"。在這裡有這位Stroop博士的簡介。他的1932年博士論文,1935年於 JEP 發表。在那沒有電腦,沒有程式的年代,實驗的進行皆是非常有趣的簡易操弄 (如只有操弄指導語,把印在上面的字唸出來,或把印在上面的圖案的顏色唸出來)。結果很顯然的,唸出字的顏色,會比唸出字的讀音,來得困難許多(反應時間的明顯變長。彼時也不用跑複雜的統計,但是應該有兩組平均的反應時間差異。而且反應時間是用碼錶來記時的)。這個看似簡單且穩固的現象,變成了它常出現在實驗心理學課堂常見示範的原因之一: 可重複性高,少數幾題就會看到明顯效果,高普遍性等。而這樣精典的實驗,其實也要等到1960年代 認知心理學興趣後,學界才重拾它的重要性。而到了1991年的 Integrated review, Stroop effect 已經有了約半世紀的資料累積了。這裡亦有一篇哈佛大學生2020寫的精簡網路論文...

但這篇文章想說的,反倒是他自認為更重要的,反倒是他博士畢業,並且發了二三篇論文後,就一頭栽入他更想獻身的,身為傳教者的志業了。接下來他四十年生涯,都是在 TN 的 Lippscott University 教授神學、心理學、數學等,直到退休。退休後仍繼續到處傳教,直到 1973年過世。而他的神學著作,現在我正在拜讀的 WHY DO PEOPLE NOT SEE THEBIBLE ALIKE?,也逐漸看到其對文字的掌握力,與對神學與人生的親密關係。在其身上可以明顯看出一致的影響。其神學著作所寫下的文字,可能比學術界的更少為人知,但對其來說,重要性卻完全相反。這也不能不說是神安排下的奇妙見證! 

Thursday, August 4, 2022

新冠病毒起源之我見 (updated 2022.8.4)

 話說新冠疫情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可以說是我們這一輩有生以來最接近類似啟示錄 Armageddon 的一次--突如其來,傳播力強,要不是人類社會快速的產生抗體並快速生產施打,可能死亡人數會遠大於目前的累積。再加上後續突變種的接二連三,讓大家對它除了打疫苗打好打滿外,也只能期待它快點與人類社會共存,慢慢的變成如同先前愛滋或流感病毒般的「緊張,但無須太過擔心」。

但當大家的注意力都放在對未來的焦慮及投射時,對病毒成因的探討興趣也慢慢的在雷達之外。原本一開始的好奇到底是在武漢華南市場(家禽交易,導致跨物種傳染),或是武漢病毒研究所的實驗室製作,也慢慢的變成不太重要 (畢竟跟我們生活有關的防疫部分更加重要)。

就在2021年,有兩篇算是重磅級的對 Covid-19 起源成因說法,裡面的證據有部分是情境式證據,有些是整理許多文獻,但還是須要對這些證據做抽絲剝繭般的整理,形成想法,並且串起證據,並對一些看似反向的證據提出可能的思考與反省(或反駁)。這些認知思惟過程,真的跟科學家的科學活動過程非常像,因此也值得好好的拜讀後,寫出一些反想評論。

這篇寫作的想法開始時,也跟台灣中研院先前因病毒研究的操作程序,未受到應有的重視而導致病毒外洩感染,提供了一個高度有趣的同時情境解釋 (用以支持實驗室創造說)。另外,譚德塞先前也曾在一訪問中不小心口誤承認他認為應是從實驗室外洩,故儘管近一兩週來又有看到Science文章發表,提到武漢華南市場的家禽基因定序等研究,作為支持「家禽突變說」的證據同時,目前雖不足以強化到可以動搖我目前的「實驗室創造假說」的信念。這裡的科學報導,是在強調,從最初的一些染病案例的地緣關係,多是以武漢市場為中心環繞的。

但我的看法會否再度改變,很難說,但科學家本就應如此,隨著有足夠說服力的證據可以改變先前的想法或信念,但是後面證據的完整度要愈來愈大。或是說,對於證據的瞭解力要愈來愈投入,才能有更多時間去思考所有的可能(與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