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標題:暑假裡唯一讀完的一本書Only a Theory:Evolution and the Battle for America's Soul讀後感。
難得在最近有這種休息的感覺。以前,至少在一年前的暑假,我還可以早上泡咖啡的悠閑看書,逐漸看完幾本書的時間。但這個暑假,由於準備fMRI project的煩瑣,一直有一種不得休息的疲累感,讓這個暑假格外漫長。
這本書是我所景仰的 Kenneth Miller 教授繼98' 的"Finding Darwin's God"10年後的又一力作。在去年回國前出版,所以我當然得買。一年後,還是一點一滴的逐漸啃光了。
其實在讀完之前,就已經在 edge.org 讀過一些對此書的評論,與作者的回應。但真的讀完後,仍是不得不掩卷深思,這種感覺與閑適感,真是不易再有啊!
對於演化與創造論的爭議,離開美國一年的我已經有點距離感了,但藉由Ken Miller 的生花妙筆,我仍是能夠再度回憶起一些大概。個人覺得,美國教育中有關演化論的爭議,其熱度與敏感度(但並非在議題相關性)就如同台灣的統獨愛台議題一般,幾乎每一個人都能說出一番道理來。Dr. Miller 的基督徒身份與科學家(尤其是分子生物學家)的雙重身份,對如何在看似衝突的兩者中走出自己的一條調和之道,一直是我效法與學習的目標。
此書的書名,與Allan Bloom 1987年出版的"Closing the American Mind"有一定的淵源。書中提到,正如同87“的後現代思維,強調反對唯上,打倒一切,推翻教條的時代,強調「你的真理並沒有比我的更真,所有的論據都是合理的,因為都是在特定的時空條件下,或是受到不同環境文化的限制所產生的。」一旦科學﹣這個強調一個客觀標準為上,所有的論據都是可以公開被檢驗,被挑戰﹣的精神受到動搖,而變成你的真理是對的,我的另類說法也是對的,大家都是對的,那就變成各說各話,無法交集,也再不是科學了。當這本書出版時,美國正受到 Affirmative Action 的影響,變得習慣更不堅持,更「包容」,更「開放」,殊不知就是在這樣高舉言論自由保護傘下,自然科學變得愈來愈像社會科學,或是說社會科學愈來愈偏向社會學去了。Intelligent Design (ID) 採用同樣的作法,在美國的中等教育委員會取得相當的成功,而 Kenneth Miller 的這本書就是要大聲疾呼:這樣的作法是在摧毀科學的基本價值與精神,而這是美國人的立國靈魂(soul)。
當談到 soul 這個詞時,我腦中響的卻是Billy Joel 的這首同名的歌。聖經中提到耶和華在亞當的鼻中吹一口氣後,他就變成有靈(soul)的活人。人類的靈,畢竟是讓人以為自己獨特的一個特點。而在這本Battle for America's soul 裡,Dr. Miller 對soul的使用更接近 "態度,精神“,或是一種“對權威的不屑與懷疑,對真知的好奇,與永不窮盡的追求欲“。Miller 認為這種精神,是這個目前最偉大國家之一切成就的基底。但這樣的soul 正在被 ID 的一種包裝後的策略所侵蝕,而且大多數美國人不自知。
同時也想到了以前在研究所時曾經遇過的一次,不知那是不是故意的學長,作出的一次有趣示範:當一切你所提的可能性說法,都被說是「對啊,這個是可能的,那個也是可能」的時候,覺得一種荒謬與不知無從反駁起的無力感。一直要到這時,才知道問題到底是出在那裡!當你要對所有的可能性都容許,而不讓自然的條件加以 constrain,所有的理論都是可能的,那科學要如何進步?
另外一個更遠的回憶,是在目前可能都還在討論的,所謂本土化心理學到底是什麼樣的一個概念?雖然不可否認各種 level of inquiry 都有其合法與正當性,但當研究者強調,你的研究只有在身歷其境的人才能體會,才能瞭解時,是否也擋住了不同文化對這個概念的批評呢?算算,也許待在自己熟悉的領域,並且批評人家研究的不夠全面,也許是人共有的通病吧?到最後,也許很多爭議都是 " a battle for one's so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