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y 27, 2007

我對代禱的另類解釋

這個主題已在心中蘊釀了一段時間了。但需要多一點時間才能把想要表達的中心主題釐清。

楔子之一是前陣子跟教會的姐妹聊到台灣聖靈月刊在2006年7月的內容,其中之一是相當「前衛」的代禱的科學研究(我們共同認為聖靈月刊近幾年的內容相當的多樣化:有時談到與宗教相關的時事,有些則談論一些頗具爭議性的話題。到底是教會變得世俗化,或是更為入世?則是見仁見智)。這位姐妹(我其實應該要叫阿姨)提到當她看到有的科學研究支持代禱的效果時,感覺頗為興奮:非但因為代禱在我們教會是非常被強調,而且那表示做為一種普遍在福音基督教派實行的儀式,代禱是被科學界認真看待的。甚至有的研究得到了代禱的確能夠提昇病人的康復比率時,這對於宗教界不也是一種激勵?

但正是因為科學界鮮少有如此的例子,好奇的我上網查了一下代禱的科學研究這個字樣,馬上就看到了一些反駁的文章:非但這個研究後來被該期刊退回,同時該篇文章的作者也四散而去(其中一位還因其他詐欺案件而入聯邦監獄服刑),而發表這篇文章的期刊及作者所在的哥大則看似蒙受了名譽的損失(但似乎沒有任何動作去彌補)。而如同這篇網路文章的作者(Bruce Flamm, MD)所提的,從作者拒絕提出實驗參與者的書面同意文件來看,有可能這個研究甚至根本沒有進行。這樣的醜聞對於科學及宗教界,除了所造成的傷害之外,也提供給不同背景的讀者反思的機會:在這個科學思想教育被大力倡導的時代,這宗醜聞,加上後來一個較大規模樣本,雙盲實驗設計(指實驗分派者與受試者皆不知實驗的分組與問題細節,避免隱含的知識會影響實驗結果。是目前施行這標準程序)的「未被告知的代禱非但沒有提昇心臟病人的痊癒率,被告知的代禱反而會增加病人其他併發症狀的發生率」結果,肯定會繼續讓這場宗教與科學的論戰燃燒下去。看上去似乎是科學研究的理性主義者占了上風,但出錢贊助這些代禱研究的Templeton Foundation肯定是會繼續探索這些大問題的。

這場「宗教與科學的論戰」,被某些書裡被稱為不同黨派,利益與宗教團體,甚至意識型態間的衝突,可以說是在廿一世紀的主要紛爭的來源之一。可以預期的是,這場論戰只會愈演愈烈,在此我們只能衷心的希望人們不要因為觀念意見等的對立而導致更大的危機。

對於基督徒,同時也受科學訓練(其實應該要說是科學家學習成為基督徒)的我來說,從開始慕道時就無法避免的去尋求和解之道:從閱讀由布朗大學生物學教授Kenneth Miller的“Finding Darwin’s God”,到John Haught的系列著作:包括 “101 Questions on Science and Religion (2001)”, “Deeper Than Darwin (2003)”, “Is Nature Enough? (2006)”,我也逐漸能夠得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在一方面,凡是人總有在特定的時候尋求心靈的慰藉,想知道生命的意義,人生的目的,及自我的定位等等。在另一方面,活在當下時空限制的人們,也知道科學是尋求實證證據,解釋自然規則的最佳法門。從有歷史以來,人們就不自覺的把各式各樣的相關事物與神的力量聯結,作為神的力量與其意向、好惡、或判斷的憑據。但神的道是「長闊高深」的,各式各樣的解釋可能皆無法終極的證明神的存在,反倒是在愈是尖端前衛的研究研究者或思想家們,在研究中「感受」到神的旨意。也就是神的道理之「深」,讓我們不應侷限在我們可研究的現實層次上爭論,那是屬於科學方法可以解決的範疇。反倒要繼續深入探索,愈到核心,往往愈會展現科學方法的限制(比方說量子論、測不準原理等等),到那時,我們就能體會到愛因斯坦的宗教觀
。所以我非但支持John Haught所主張的「把科學研究推到極致,是讓我們感受到宗教精神的最佳方法」,也認為不管目前社會的紛紛擾擾(像創造vs. 演化論的爭議等),我們已在達致這條終極道路上穩健的走著。

回到本篇的起點。代禱在各宗教(尤其是基督教)的儀式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讓神行他的旨意,同時也傾聽信徒的請求,提供對弟兄姐妹彼此的情感與精神的支持等等。不管被代禱的對象的結果如何,神的旨意是我們無法確切掌握的,代禱的人必須有面對各種可能結果的準備。身為信徒的我,意識中清楚的明白這一點,而當我們需要幫助時(就像不知道還在肚子裡的小baby是否健康),我們也希望我們與弟兄姐妹的禱告能夠讓神垂聽。這種心態如何的用科學方法來測量呢?只看外在行為與果效的關聯,代禱的科學研究對上述心態是無法著墨的。最後,有關代禱的效果,在此我並不想(也無法)提供什麼超自然的解釋,但想舉我自己在信主之後的心態轉變來做一個類比:當我在卅歲信主前,是情緒變化相當不穩定的人,平常好好的,一旦生起氣來可以變得非常恐佈,但脾氣一過又後悔不已--但傷害已然造成。得到聖靈後,對自己脾氣的控制,讓很多事都變得不一樣:溫和的人讓人樂於接近,不亂發脾氣讓人也心平氣和,我發現很多事情的結果都變得很順利。不怨天由人也讓我能夠更瞭解他人。種種的改變有如著名的蝴蝶效應一般,一個小小的漣漪產生巨大的連鎖轉變。說清楚其實一點不神祕,但代禱過後,誰知道不能產生類似的效果呢?(在這裡必須要有點想像力:想像你在為他人禱告時,對他人的關懷影響了自己週遭的人,也許連鎖下去也會神奇的影響到那個人呢!)